《春天,遂想起》(中文朗读)
发布时间:2021-04-23 点击次数:5161

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622553314,1204475799&fm=26&gp=0.jpg 

朗读者:陈佳淇

大家好,我是来自19广播电视编导的陈佳淇,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融媒体视听部副部长。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

春天的美好景象,总能让人浮想联翩。然而,对于海峡那边的同胞来说,想起的却是故乡的春景和家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漂洋过海到台湾,却从未忘记自己的故土,仍心心念念地希望回家。可是有的人却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遗憾深种,传至后代。

春天到了,愿两岸花开烂漫花开,早日团圆。

扩展阅读:

《春天,遂想起》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该诗是余光中的情感细腻之作,讲述了作者的故乡情结和爱国情怀。写作背景是江南水乡秀丽景色风土人情文化。

《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

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余祖籍福建永春,但他本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风土人情及悠久历史文化之中。21岁时,诗人离开大陆移居台湾。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直到本诗创作之日,他始终不能重归故里。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

“一封简体字的来信问我,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海峡的暖风

已经在改向。多少白发在风里回头,一头是孤岛,一头是九州,却有

蒲公的一头白发,你的要等到几时啊才肯还乡?”

春与江南自古便是文人骚客笔下的魂,名篇无数,佳句累牍。看到《春天,遂想起》这个标题便一下子被带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意中,一开始就是极美。站在基隆港头,想起了九岁的童年,那时的采桑,捉蜻蜓,那里有莲有菱有蟹有湖,有招展的酒旗,还有小杜(杜牧)、苏小小、西施、范蠡和乾隆,一切都是美的,甚至连战争都是美的,这自然是无理由的偏爱了。

诗人的笔下,处处洋溢着中国文学所特有的清远淡雅气息,各种古典意象争诸笔端。诗人曾说:“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飞将军、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夸父逐日,荆轲刺秦。我恍然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有着这深厚的中国情结在其中,江南的一切都是美的,那时的他尚在江南——那个后来令他一生都魂牵梦萦的故土。

诗前文大量用典,从自然和人文,景物与人物多方面展现江南的美多彩而凝练,不似西北的苍凉幽燕的寒肃。我疑惑于杜牧的出现,自己学问浅薄,便查阅了些许资料,才惊觉小杜的风流才华和他无数佳作中对于江南美景的恣意渲饰。